时间:2023-01-20 09:41:19 编辑:admin
《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2年)》(简称《蓝皮书》)18日发布。《蓝皮书》回顾了2022年世界航天的发展态势和中国航天发展成就,并对2023年中国航天的发射计划进行展望。今年是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奋力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年。中国航天有望再次刷新纪录,其中航天科技集团全年计划实施60余次航天发射。
(资料图)
去年64次发射,居世界第二
2022年,世界航天保持高度活跃发展态势,其中中美引领世界航天快速发展,全球发射活动创历史新高。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2022年全球共实施186次发射任务,发射航天器2505个,刷新历史纪录,发射航天器总质量1041.16吨,为本世纪以来最高值。美国实施87次发射,发射航天器总质量734.45吨,超过其他各国质量总和。中国实施64次发射,发射航天器总质量197.21吨,各项数据均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居世界第二位。俄罗斯、欧洲、印度、日本分列世界第三至第六位。
《蓝皮书》表示,从近5年发射趋势看,中美两国发射活动快速增长,发射次数交替领先,发射航天器质量持续攀升,成为世界航天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他国家发射活动相对稳定,在中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已逐渐落后。
据《蓝皮书》介绍,截至2022年底,全球在轨航天器数量已达到7218个,其中美国4731个,占全球总数的65.5%;欧洲1002个,居世界第二;中国704个,在轨航天器数量首次超过700;俄罗斯219个,日本108个,印度76个,其他国家378个。从在轨航天器领域看,美欧高轨通信卫星数量全球领先,美国低轨通信卫星领跑全球,中国大中型遥感卫星、导航卫星数量居世界第一,各国空间应用各有侧重。
此外,在2022年,中国在运载火箭、载人航天、月球和深空探测、应用卫星、科学和技术试验等领域不断创新突破,取得多项重大科技成就。其中,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无助推构型、力箭一号、捷龙三号均成功实现首飞。新一代载人火箭、重型运载火箭研制有序,支撑载人登月、深空探测等任务建设需要。中国500吨级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25吨级闭式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130吨级大推力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8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天鹊真空型液氧甲烷发动机等首次实现整机试车成功,中国火箭发动机研制水平全面提升,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发动机产品谱系,为载人登月、深空探测、空间站运营、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等重大任务提供强劲主动力。
在载人航天工程中,2022年共连续完成6次发射任务,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实现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在月球与深空探测工程中,探月任务科学研究取得重大发现,轨道器与月球车继续开展探测活动。嫦娥五号样品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在月球发现新的矿物——嫦娥石。玉兔二号月球车工作超3年,月球背面行驶里程突破1000米,首次在月球背面发现厘米级透明玻璃球,为研究月球重要撞击过程和撞击历史提供重要线索。天问一号完成既定任务,祝融号发现火星表面水活动迹象。
在科学和技术试验领域,2022年,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成功发射,填补中国太阳探测专用卫星空白。“羲和”“悟空”“慧眼”持续开展探测,获取多项原创科学成果。
今年空间站将有3个“首次”
《蓝皮书》指出,2023年计划开展一系列重大任务,包括年内完成1次货运飞船、2次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和2次返回任务;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开展嫦娥七号、天问二号等型号研制工作;发射中星26号卫星,为用户提供高通量宽带通信服务;发射中星6E卫星,提供通信广播服务;发射高轨20米SAR卫星,开展全天候、全天时、高重访和宽覆盖观测;发射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开展多要素、多尺度、多任务观测;发射风云三号卫星,增强天气预报能力。
航天科技集团有关专家介绍称,2023年,航天科技集团计划安排6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200余个航天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累计发射次数将突破500次。其中,重大工程任务依旧繁重,2023年,要完成天舟六号、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3次发射任务,不断提高进出太空、利用太空、探索太空的能力;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将完成3颗备份卫星发射,进一步增强系统可靠性;将发射风云三号06/07星、环境减灾二号06星、高轨20米SAR卫星、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中星26号、中星6E、澳门科学一号A星等。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副总指挥敬铮对《环球时报》等媒体表示,今年,中国空间站上神舟十五号和神舟十六号乘组连续驻留,开展航天员和货物连续出舱,支持空间科学、材料与技术试验项目,并进行空间站设施设备的维护维修和技术升级。其中将首次开展大小机械臂级联状态下的舱外载荷支持,首次小机械臂安装载荷,以及首次人货同时出舱。同时将开展在轨推进剂补加,电推进测试和应用,以及多项软件升级等任务。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郑伟介绍,2023年载人飞船将按计划执行两船次返回、两船次交会对接、三船次应急救援待命,涉及神舟十五号至神舟十八号共4艘神舟飞船,还将并行开展后续飞船研制工作。
此外,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设计部总体室副主任顾名坤向《环球时报》等媒体介绍,“目前重型运载火箭系列化构型总体方案已经明确,并具备一子级重复使用和两级串联构型的拓展能力,有较好的任务适应性,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兼具经济性和可靠性。凭借我国长征系列火箭丰富的研制经验,特别是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和重型‘关深’攻关取得的最新成果,在保障条件及时到位的情况下,我国重型运载火箭可在立项后10年左右时间完成工程研制,为月球科研站、大规模深空探测等重大工程实施奠定基础,有力支撑航天强国建设。”
已形成对全部管辖海域 与海岛遥感监测能力
《蓝皮书》指出,中国已发展海洋水色、海洋动力、海洋监视卫星系列,形成对全球海域连续高频次覆盖观测能力,在海域与海岛管理、海洋自然资源调查监管、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海洋生态监测等领域应用效果显著。中国海洋卫星开展国家海域与海岛遥感监测,已形成对全部管辖海域与海岛的遥感监测能力。2022年,持续开展重点权益岛礁、领海基点等特殊用途海岛的遥感监测,海洋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养殖用海遥感监测,重要海湾岸滩资源变化遥感监测和海岸线变化遥感监测。同时,加强对黄岩岛、钓鱼岛以及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全部岛屿附近海域的监测,为海域使用管理与海岛综合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据《蓝皮书》介绍,2022年,中国深入开展航天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深化与俄罗斯在导航、月球探测领域合作;稳步推进与巴西的航天合作,启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5、06星的研制工作;开启与阿联酋在探月领域的合作,将在嫦娥七号任务搭载方面开展合作;与巴基斯坦签署中巴关于嫦娥六号任务搭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推动扩大与老挝的航天合作领域,中老双方就“老挝一号”通信卫星、月球与深空探测、对地观测及人才培训和教育等领域合作深入交流。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亲子文章
猜你喜欢